47万余封来信印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英 明

来源:沈阳网 2023-03-03 11:16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从“向雷锋同志学习”到“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这项群众性学习雷锋生动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了60年。特别令人震撼的是,“雷锋班”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各行各业人民群众自发寄来的47万余封信函。这些来信,如鸿雁寄语、尺素传情,漂洋过海、拂过山巅,穿越历史时空,跨越种族国界,超越文明隔阂与文化差异,满载着全人类对雷锋精神的渴求、呼唤、敬仰、传承,创造了新中国乃至人类文明道德史上的伟大奇迹,历史地印证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的本质规律。

  雷锋精神因具有大众性而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

  雷锋精神生成于、成长于、传承于、转化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源自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由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信仰、掌握。先进的思想文化一经群众所掌握,就立即变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同样,先进的精神、信仰一经为群众所掌握,同样也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47万余封来信,尽管厚度不同,形式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的信仰——雷锋精神。每一封来信都标注着鲜明的年代印迹,跳跃着致信人真挚话语,流露着致信人的真情实感。这些“文字符号”正是致信人时刻帮助别人、为他人着想、为人民群众做好事的历史记录,描写了广大人民群众如何学习、传承、弘扬雷锋精神,映射了广大人民群众如何把雷锋精神转化为个人的崇高理想信念,展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创新创业的伟大精神,这正是雷锋精神大众性的体现。从来信主体看,致信人来自于各个历史时期的各行各业,记载了他们如何推动良好社会风尚建设,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贡献力量,印证了雷锋精神是人人可学的。从来信内容上,记录的正是广大人民群众把雷锋精神作为自己的道德规范和精神信仰,并内化为自己干事创业的行动指南的真实故事,印证了雷锋精神可以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活动。在价值意蕴上,来信体现着致信人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始终把为党、为国家、为人民贡献力量作为价值选择。显然, 47万余封来信历史地证明,雷锋精神由人民群众创造的、由人民群众传承的、由人民群众发展的、由人民群众创新的。归根结底,雷锋精神是在人民群众中产生的,因而具有大众性特征。

  雷锋精神因具有实践性

  而在现实转化中丰富发展

  雷锋精神作为观念形态的上层建筑,具有理论的实践性特质。它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活的行动理论”,是“人的实践活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47万余封来信,正是记录人民群众学雷锋、做雷锋,传承、发展、创新、转化雷锋精神的具体实践活动载体。这些来信有着明显的时代印记,刻画了致信人如何把雷锋精神融入自己的生产、生活、生命、生态、思维、情感、交往之中,体现了致信人如何把雷锋精神转化为自己具体实践活动,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提供精神力量。这些来信也从背后或侧面,折射了广大人民群众既需要物质的力量,更渴望雷锋精神的力量,展现了人民群众60年来的实践活动变迁。雷锋精神恰恰是在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中得以丰富、发展、传承和弘扬的,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政治自觉、道德自觉、价值自觉、行动自觉。显而易见,雷锋精神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47万余封来信正是雷锋精神实践性特征的最生动诠释。

  雷锋精神因具有普遍性

  而彰显世界意义

  作为一个自然人,“雷锋”是中国的。当“雷锋”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精神标识、一种价值观念、一种良好风尚时,就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精神载体。雷锋精神不是雷锋个人的精神,而是全人类的共同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雷锋精神不仅是中国的,而且也是世界的,具有普遍性意义。就连美国《时代周刊》也曾这样评论道:“雷锋品牌是中国人民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雷锋精神映照了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雷锋精神自然合乎逻辑地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47万余封来信,有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信,也有来自世界各民族的信;有工人、农民、学生、军人、医护、警察等个人的信,也有企业、政府、学校、医院、社会团体等组织的信;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信,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信;有得到“雷锋式人物”帮助的真诚感谢信,也有致信人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实事好事的内心独白信;有甘愿做一颗“螺丝钉”的爱岗敬业信,也有立志为全人类进步事业贡献一生的铮铮誓言信,等等。所有这些来信,展现的是雷锋精神为人民群众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提供精神动力,彰显的是雷锋精神所固有的历史穿透力、真理引领力、信仰凝聚力、政治动员力、文化感染力、社会影响力、时代感召力。雷锋精神不仅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不仅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不仅是当下的、还是未来的。47万余封来信印证,雷锋精神不是具体道德信条,而是人类文明新形态。新时代,我们继续播撒雷锋精神的红色种子,让其在人类文明百花园中不断绽放光辉异彩。

  雷锋精神因具有永恒性

  而回应时代之问

  雷锋以短暂的一生谱写了壮丽的人生诗篇,树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道德丰碑。雷锋永远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雷锋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悠久道德传统中的璀璨花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很多东西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这短暂铸就了永恒,焦裕禄精神是这样,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都是这样。”47万余封来信,具体地记录了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的鲜活故事,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人们心中伟大的道德力量,闪耀着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亮丽光彩。雷锋精神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冲刷,穿越峥嵘岁月的浩荡洪流,并没有因时代变迁而褪色、凋谢,反而更加绚丽多彩、永放光芒。黑格尔说过,“传统美德并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而是生命洋溢的,有如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愈远,它就膨胀得越大。”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变迁,雷锋精神却永恒,47万余封来信,浸透着伟大崇高的雷锋精神,是雷锋精神永恒的最生动、最形象、最有力明证。新时代,我们继续大力传承弘扬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在中国大地蔚然成风,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60年47万余封来信雄辩地证明,雷锋精神具有永恒性、大众性、实践性、普遍性的鲜明特征。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永远生机勃勃、熠熠生辉,永远闪耀着人类社会进步的时代光彩。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还要继续向雷锋同志学习,传承弘扬光大雷锋精神,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从雷锋精神中汲取营养和力量,激发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伟力,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作者系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为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委托项目“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中讲好雷锋故事研究”(L23AWT008)阶段性成果】

编辑:lt05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沈阳网官方微信(sydcomcn)